乐理是把双刃剑,学得好是帮助,学不好就是束
最后更新 :2024.05.24
华老师忘了,这对音乐生是,对爱好者却不是。
不懂乐理难道就不能搞创作了?
你没看那谁谁谁不懂乐理,不照样写出了影响几代人的经典歌曲吗?
你们这帮人整天“乐理”“乐理”,你们都写出什么了?
……
这话说得,仿佛野路子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,科班出身的都被乐理泯灭了(杰伦:你们置我于何地?)。
没错,创作不代表一定要会乐理,这个得承认。
只要你有一颗想创作的心,哪怕是哼哼一段都没关系。
但问题是,把学乐理上升到会束缚自己创作的高度……
未免也太高看自己了。
有“双刃剑”想法的人,往往会拿大师举例说:
XXX大师不也没学过吗,人家还成了大师呢!
可人家的天赋是你能高攀的吗?你可清醒一点吧。
别人不学,是因为人家的耳朵天生就能理解音乐。
你要学,是因为你要是不靠前人的总结去体会音乐,什么张力,什么色彩,在你耳朵里就是个玄学。
你可能还不服:你又没见过我,又不知道我有多少天赋,你凭什么否定我的未来?
可问题是你拿人家举例的时候,人家都已经出名好多年了,你在干嘛呢?
都已经是成年人了,正视自己的平庸,好吗?
而且你只要稍微花点力气调查,就会发现,这帮号称自己不会乐理的人,往往不光有傲人的音乐天赋,还有从小就带他们一起玩乐器的爹妈。
你以为他和你一样是毫无背景的素人,其实别人是来自底蕴深厚的世家。
别人已经玩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音乐了, 你却还在这里为了学不学乐理而挣扎。
现实就是这么的现实,别人已经赢在起跑线了。
不努力学习,在历史的滚滚洪流里,你甚至都激不起一点水花。
有位知乎网友说得好:
不是乐理束缚了人的创造力,而是很多没有创造力的人在学音乐。
身为资质平庸的普通人,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创造力有个准确的AC数:
我们有个屁的创造力。
在经典时尚片《穿普拉达的女王》里,因为助理安迪对时尚感到不屑,女总编指着她身上的一件天蓝色的毛衣,严厉地嘲讽:
“你想用这件蓝毛衣,让自己远离时尚。
但是天蓝色,是由顶级的服装设计品牌开始使用,经过多名不同设计师的使用,逐步渗透到中低档的商店里,最后你才从一堆打折货里买到。
你以为这一切都跟你没有关系。
但事实却是,你身上的绒线衫,就是这屋子里的人,帮你从一堆衣服里选的。”
时尚如此,音乐也是如此。
曾经西方的音乐教材禁止使用一些不和谐音程,肖邦却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屡屡打破这一规定,被人骂是烧坏了脑子。
一百年后,这些不和谐的音程,为音乐家德彪西所用,而他的音乐,被奉为是“印象派的鼻祖”。
到了今天,人们不仅早已习惯了不和谐音程,甚至享受三全音带来的听觉刺激。
音乐发展的历程就是这样,顶尖的音乐家们开疆拓土,大众的审美跟着缓缓前移。
你以为你能凭着闭目塞听置身事外,可实际上,你的创作、你的审美,都是被那些站在顶端的人们所塑造出来的。
要论创造力,100多年前勋伯格都已经开始玩无调性音乐了。而你哼出来的歌,恐怕连万能和弦都摆脱不了。
你担心自己会被乐理束缚,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像极了一只鸡,放出豪言说,“我要飞到外太空!”,却不愿意先飞到大气层。原因是:我怕空气摩擦力,会擦伤我的羽毛。
那你倒是先飞啊!
与其在这里爱惜你的羽毛,生怕自己的创造力被乐理所限制,不如冷静下来衡量一下,自己的这点“创造力”,真的够看吗?
当然你可能会说:我就是个素人,就想写点自己喜欢的歌,不可以吗?
当然可以了。
就是别标榜这是“创作”。
有李裁缝的前车之鉴,你多多少少也能意识到,所谓的灵感多数时候是靠不住的。
我们都知道音乐的抄袭很难被界定,被指责抄袭的创作人,往往申辩自己是“无意识创作出来的”、“创作每一首歌,就是那一瞬间的灵感一气呵成”、“纯属巧合”……
但无意识创作,往往就是潜意识抄袭。是潜意识里对听到过的旋律的直接应用。
如果你不学乐理,全凭自己的“灵感”创作,最有可能的就是你哼出来的旋律,其实就是来自于某一首歌。
你引以为傲的灵感,早就被别人创作过了。
那么,这算是你的创造力吗?
觉得乐理束缚自己创作的人,往往还会拿许多不会乐理、但还是创作出了金曲的作者为榜样:
XXX不会乐理,不照样写出了影响几代人的歌曲?
但商业歌曲的成功与否,往往和创造力的好坏,没有必然的关联。
在《习惯的力量》一书里,作者谈到音乐产业是如何快速捧红一首歌的:
一切都来自人们的听觉习惯。
2003年夏,流浪者乐队的一首单曲作品《嘿呀!》被电台大力推广。流浪者乐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队之一,这支单曲融合了funk、嘻哈和摇滚,还是带有浓厚的摇滚大乐团风格的弱音拍歌曲,几乎所有人,包括算法,都认为这首歌必将大火,成为超级单曲。
然而最终结果却是,听众不仅不喜欢《嘿呀!》,甚至讨厌这首歌,这首歌播放不到30秒,就会有1/3的听众换台。
与之相对的是,席琳·迪翁普遍被男性听众表示十分厌恶、歌声无法忍受,但统计结果却显示,每次她的歌声响起,听众的数量都会暴涨3%。
原因就在于,听众只想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,或是听起来和自己喜欢的歌曲类似的歌曲。他们并不想听到那些不熟悉的歌。
那些被验证百听不厌的歌曲,也被叫做“黏性歌曲”,它们的共同特质,就在于会让我们的大脑感到很熟悉。
于是为了让歌更好卖、更流行,音乐制作人会尽可能地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、听觉习惯。
你不知道这些歌是经过了多少精打细算的包装、考量、计算,才被推广到你的耳朵里。
你以为这些金曲都是灵光乍现的经世杰作,可实际上这只是因为几代人的听觉习惯都没变罢了。
有艺术追求的音乐人,会旧瓶装新酒,尽可能地带一点创新的东西。
而有些只想赚钱的音乐人,干脆完全迎合你大脑的舒适区。
为了节约成本,他们甚至会省略制作细节,换种音色、换套鼓点,就原样推出。
但这有什么关系呢?
他们糊弄的就是你这样不懂乐理、没经过音乐训练、只能听个响的无知大众。
可能还有人不死心,想着只要我保持无知,总有一天,我能创作出这世上都没有的音乐!
但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那个音乐从无到有的时代了。
天才都难找到下脚的缝隙,更何况是我们这群没有音乐环境熏陶、又不肯好好学习的普通人?
我们甚至不是生活在古典主义时代、浪漫主义时代,而是生活在一个光是数音乐的风格种类都能让你数到爆炸的时代。
更何况从无到有,是很难的。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历史的偶然。
就拿人类的发展历史来说:从原始时期走到农业文明,人类花了一万年的时间;而从工业革命发展到信息化的今天,只用了不到200年。
快速发展的前提,是知识的原始积累。
学习乐理的意义,就是在于能让我们这些没什么天赋的普通人,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和顶尖的大师对话。
学乐理,会束缚创造力?事实是,不学乐理,我们毫无创造力可言。
说到底,我们之所以抗拒乐理,还是源于对乐理的不了解。
我们的成长环境缺少音乐,教材也往往把乐理隔成单独的一大块,就好像一个文盲行走江湖多年,突然告诉他要开始学拼音学写字,这当然会让人感到不适。
但同样的,学拼音学写字,对你来说,是一件束缚的事情吗?
其实乐理也无非就是这样简单的东西罢了。
乐理到底是什么呢?
其实就是一代一代的音乐家对已有的音乐的归纳和总结。
我们的听觉习惯在不断变化,所以乐理也在不断变化。
它并不是绝对的定理,决定了这样做对或者错。
就好像学习语言,并没有标准答案,只是有人帮你总结了一套规则,能让你更优雅地表达,更好地理解文学。
学乐理也是这样,它也只是类似语法修辞的这样一套工具,能帮助你更自由地创作、更深刻地理解音乐。
文章诞生之前,语言就已经存在。但有语言,就一定会有人总结语法。
音乐也是如此,音乐存在,乐理就一定存在。
不知道科学,不妨碍你仰望星空;不知道乐理,也不妨碍你享受音乐。
但总是看着同一片星空,你总有一天会觉得无聊,想要知道星星后面都藏着什么。
只要你对音乐产生了探索欲和求知欲,你就会不可避免地叩开乐理的这扇大门。
所以不要担心乐理是一把双刃剑。
学死了、学僵了的人各行各业都有,但因噎废食,才更不划算。
都是热爱音乐的人,除非你心安理得地为自己是个乐盲而快乐。
不然,总归是不太体面。
本文参考:《习惯的力量》、《你不可不知道的肖邦100首经典创作及其故事》、果壳《音乐抄袭到底是偶然还是故意?有人管管吗?》
- END -
张玮玮:人什么时候不困惑了,就离死不远了
(本文来源:公众号“GQ报道”;作者:洪蔚琳)年轻时,民谣歌手张玮玮把生活和创作看成非此即彼的选择,认为潦倒痛苦的青春是创作的源动力。如今,在李志的影响下,他开始质疑这个逻辑:难道一个人健健康康地生活,就写不出东西吗?口述 /...
从猫王、披头士到鲍勃·迪伦,关于摇滚乐的过去
(本文来源:公众号“大麦音乐”) 摇滚乐的起源摇滚乐的兴起与美国经济的复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美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,因此美国的经济发展也随之进入繁荣增长时期,其中以白人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群体...
Beyond算摇滚吗?
文from:微信公众号-摇滚囻ID:ROCK-CN前几天,我发表了一篇反对种族歧视的文章。为了呼应这篇文章,我在次条配上了Beyond的那首传世金曲《光辉岁月》在大家的评论中,有这么一条观点引起了我的注意:在这条非常中肯的评论中,我看...
手指短粗可以学吉他吗?别再耍流氓了!
(本文来源:公众号“吉他手“)很多人,在开始学吉他之前都要问一个问题:我的手太小、太短、太粗,能练吉他吗?今天小编来带大家见识一番,以事实回答这些问题!先来看看现代吉他之父塞戈维亚,老爷爷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,也是...
早期的香港歌坛
(本文来源:公众号“你表姐”;作者:你表姐)前两天你表姐在后台收到提问:香港除了Beyond还有哪些地下乐队比较著名。你表姐特意搜集了一些资料,挑选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乐队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 1、LOTUS(莲花乐队)KicksThe Lotus...
是日本音乐成就了80年代的香港乐坛
(本文来源:公众号“beebee”)如果说七十年代香港流行音乐的开创,是许冠杰个人天才般的成就;那么到了八九十年代,香港流行音乐逐渐进入黄金时期,以谭咏麟、张国荣、梅艳芳、陈慧娴、陈百强等人为代表的...
三大唱片酣战进行时
(本文来源:公众号“音乐先声”;作者:Sybil)据美国唱片业协会(RIAA)数据显示,2018年美国录制音乐市场收入增长了12%,达到98亿美元,其中流媒体音乐收入增长了30%,达到74亿美元,在总收入中占比约75.5%。同时数据也显示,在流媒体收入中...
我今年高一,热爱吉他,成绩优秀,该选音乐还
文from:李森茂SamID:lsmsam昨天有位小伙伴微博私信我, 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。说来也巧,他所遇到的情况和我上初中时候一模一样。其实在我看来初中和高中的自己因为一些眼界问题, 家里经济条件的问题以及当时环境所处的问题...
你可能不知道关于电吉他的奇闻趣事
(本文转自:公众号“世界音乐”;原创:MPlus)电吉他在摇滚乐和流行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,而它的音色、风格、外型也随着时代不断演变至今,以下是关于电吉他的几则轶闻趣事1Fender创始人并不会弹吉他四零年代以维修收音机起...
你怎么还不唱啊?!
如何一句话惹怒指弹党?——“都弹了这么久了,你怎么还不开始唱啊?”见血封喉。前面的吉他弹唱用《海阔天空》暖起整场,台下聚起大片的观众跟着应和,热的泪,盈了眶。接着,你上场了,弹个中川砂仁,或者押尾吧,击了个弦,一半的人走了...